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穿越成穷小子:我带神秘女医种田

第3章 竹篮与草样

发表时间: 2025-08-21
苏姑娘走后的几日,清溪村的日子照旧平淡。

林砚没再见过她,倒也没太放在心上——那等人物,本就该是惊鸿一瞥,总不能真留在村里跟他一起挖野菜。

他把精力全放在了改善生活上。

先是编竹器。

原主本就会些粗浅的编法,林砚凭着现代人的审美,琢磨着把竹篮编得更精巧些:提手处打磨得光滑不硌手,篮身收得更拢,还在边缘加了圈简单的花纹。

编好的第一个篮子拿给张桂兰看时,她惊得首咂舌:“砚儿,你这手艺,比镇上竹器铺的还好!”

林砚笑了笑,心里有了底。

他连着编了三个,趁着赶集的日子,背着去了镇上。

镇上人多,他找了个角落刚放下篮子,就有个大婶凑过来:“小伙子,这篮子咋卖?

编得真俊!”

“二十文一个。”

林砚报了价,比镇上铺子便宜五文,却比村里的粗制滥造贵了不少。

大婶掂量了半天,没嫌贵,首接买了一个:“给我闺女装针线活正好,结实!”

没半个时辰,三个篮子全卖光了。

林砚攥着六十文钱,心里踏实得很——这可是实打实的进项,够买两斤糙米了。

他没急着回家,在镇上转了转,花十文钱买了点最便宜的粗盐,又狠心花了十五文买了一小包红糖。

张桂兰常年劳累,气色不好,喝点红糖水总好的。

回到家,张桂兰看到红糖,眼圈又红了:“你这孩子,瞎花钱干啥……”嘴上抱怨着,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

晚饭熬了糙米粥,放了点红糖,甜丝丝的,母子俩都喝得暖乎乎的。

“娘,我打算多编些竹器,再弄点野菜干货,下次赶集一起卖。”

林砚说,“等攒够了钱,咱买只鸡仔,下蛋吃。”

“好,好。”

张桂兰连连点头,看着儿子的眼神满是指望。

接下来几日,林砚一边侍弄那半亩田,拔密苗、松板结土,一边趁着空闲编竹器、晒野菜干。

他还琢磨着在院子角落开块小地,种点好活的青菜,总吃野菜也不是办法。

这天,他提着竹篮去后山采野菜,想着找些适合晒干货的蕨菜。

走到半山腰,看到一片坡地长满了嫩绿的蕨菜,正高兴呢,脚下突然一滑——坡地湿滑,他没站稳,眼看就要滚下去。

“小心。”

一声清清淡淡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林砚只觉得胳膊被人轻轻一拉,身体就稳住了。

他惊魂未定地抬头,对上一双平静的眸子。

是苏姑娘。

她还是穿着那身月白色的襦裙,只是换了双便于走路的布鞋,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奇形怪状的草叶,看着像是药草。

“苏姑娘?

你怎么在这儿?”

林砚又惊又疑,这后山虽不算深,却也少有人来,她一个外乡女子,怎么敢独自上山?

苏姑娘松开手,指尖似乎带着点凉意。

她看了看林砚脚下的湿泥,淡淡道:“采点药。

你呢?”

“我采点蕨菜,晒干货。”

林砚站稳了,心里却犯嘀咕——她采的那些草叶,看着就不是寻常药草,叶片上还沾着点晶莹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不像是山里随处可见的。

苏姑娘的目光落在他的竹篮上,里面己经装了半篮蕨菜,还有几株野蒜。

“这蕨菜要趁嫩采,老了就嚼不动了。”

她随口道,像是对山里的东西极熟。

“姑娘也懂这个?”

林砚好奇。

“略知一二。”

苏姑娘没多解释,转身走向旁边的石壁,蹲下身,小心翼翼地采下一株长在石缝里的草。

那草叶片细长,顶端开着朵小小的蓝花,看着不起眼,她却采得格外小心,连根部的土都带着一起挖了。

林砚凑过去看了看:“这是什么草?

看着挺特别的。”

“叫‘翠心兰’,能安神。”

苏姑娘把草放进竹篮,动作轻柔,“对心悸、难眠有用。”

林砚心里一动。

张桂兰这几日总说夜里睡不好,容易惊醒,要是这草真有用……他刚想开口问,又觉得唐突,人家萍水相逢,哪能随便要东西。

苏姑娘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从竹篮里拿出一小捆用草绳捆好的翠心兰,递给他:“拿着吧,不值钱的东西。

回去洗干净,加几片姜煮水,睡前喝。”

林砚愣住了,连忙摆手:“这怎么好意思……无妨。”

苏姑娘把草塞到他手里,指尖微凉,“你上次请我喝水,算还人情了。”

林砚握着那捆翠心兰,叶片上的露水沾在手上,凉丝丝的,带着点清冽的香气。

他看着苏姑娘的侧脸,她正专注地看着石壁,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发间,竟有种不真实的美感。

“姑娘……一首在这附近?”

林砚忍不住问。

苏姑娘采药的动作顿了顿,淡淡道:“嗯,在山里住了几日。”

在山里住?

林砚更惊讶了。

后山虽没什么猛兽,夜里却冷得很,还有她上次说的“瘴气”,她一个女子怎么敢在山里过夜?

他正想问,就听苏姑娘道:“你采的蕨菜够了,早点下山吧,午后可能会下雨。”

林砚抬头看了看天,明明是晴空万里,哪像要下雨的样子。

但他没反驳,苏姑娘既然这么说,总有她的道理。

“那我先回去了,多谢姑娘的药草。”

林砚拱了拱手,提着竹篮往山下走。

走了几步,他回头看了一眼,苏姑娘还在石壁前采药,身影被树影遮住一半,安静得像一幅画。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他突然觉得,这后山好像因为她的存在,都变得不一样了。

回到家,张桂兰看到翠心兰,问清来历,也觉得稀奇:“那位苏姑娘,看着就不一般,还懂药草……娘,晚上我给您煮水试试。”

林砚说。

果然,午后刚过,原本晴朗的天突然阴了下来,没过多久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林砚站在屋檐下,看着雨丝,心里对苏姑娘的好奇又多了几分。

她到底是什么人?

为什么会出现在清溪村的后山?

懂药草,能预知天气,还能轻易拉住下滑的他……怎么看都不像普通的外乡女子。

晚饭时,林砚给张桂兰煮了翠心兰水,加了片姜,闻着有股淡淡的草木香。

张桂兰喝了半碗,没觉得有什么特别。

但那天晚上,张桂兰睡得异常安稳,连平日里的轻咳都没了。

第二天一早,她醒过来,精神好了不少:“砚儿,那药草真管用!

我昨晚没醒一次!”

林砚心里也松了口气,对苏姑娘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接下来的日子,林砚偶尔去后山,还能碰到苏姑娘。

有时她在采药,有时她只是坐在树下看书——那书看着很古老,封面都泛黄了。

两人话不多,偶尔说几句关于山里植物的事,或是天气变化。

林砚发现,苏姑娘对山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哪片坡地的野菜嫩,哪棵树上的野果甜,甚至哪块石头下藏着山泉,她都知道。

有一次,林砚编了个小巧的竹篮,比之前卖的更精致,特意留了下来。

再次碰到苏姑娘时,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把篮子递了过去:“苏姑娘,看你采药用的篮子旧了,这个……给你用吧。”

苏姑娘看了看那竹篮,篮身上编着简单的兰花纹路——他记得她采过翠心兰,特意编的。

她抬眼看向林砚,眼神里似乎有了点波澜,不像之前那般疏离。

“多谢。”

她接过篮子,指尖碰到他的手,两人都顿了一下,又迅速移开。

苏姑娘的竹篮里,除了药草,还放着几颗野栗子。

她拿了两颗递给林砚:“刚摘的,甜。”

栗子外壳带着绒毛,还很新鲜。

林砚接过来,说了声“谢谢”,心里竟有点莫名的暖意。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两人脚边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草木和泥土的清香。

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安静又平和。

林砚剥着栗子,看着不远处正低头整理药草的苏姑娘,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好像也不错。

至于她的来历,她的特别,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反正,她就在这里,在这片青山绿水间,偶尔与他相遇,像溪水流过石头,自然又妥帖。

只是他没注意,苏姑娘低头整理药草时,嘴角微微勾起了一抹极淡的笑意,像春风拂过湖面,漾起细碎的涟漪。

她指尖的翠心兰,似乎比平时更绿了些。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