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悬疑惊悚 > 97年的约定

97年的约定

爱吃蛋糕的小鱼吐泡泡 著

悬疑惊悚连载

主角是陈阳林默的悬疑惊悚《97年的约定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悬疑惊作者“爱吃蛋糕的小鱼吐泡泡”所主要讲述的是:档案库的窗户朝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切进在积灰的木地板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林默蹲在地指尖划过一个贴着“1998青藤里片区”标签的牛皮纸卷纸页边缘已经发像老人手背的皮他的指甲修剪得很指腹有常年翻纸留下的薄作为市城建档案馆的管理这份工作他做了七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被时间泡得发沉的旧物——拆迁协议、房屋图纸、居民登记偶尔夹杂着几张泛黄的老照或是某个家庭的水电...

主角:陈阳,林默   更新:2025-10-20 12:13:3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档案库的窗户朝西,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切进来,在积灰的木地板上投下长条形的光斑。林默蹲在地上,指尖划过一个贴着“1998年,青藤里片区”标签的牛皮纸卷宗,纸页边缘已经发脆,像老人手背的皮肤。

他的指甲修剪得很短,指腹有常年翻纸留下的薄茧。作为市城建档案馆的管理员,这份工作他做了七年,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被时间泡得发沉的旧物——拆迁协议、房屋图纸、居民登记表,偶尔夹杂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或是某个家庭的水电费缴费单。它们沉默地堆在铁架上,从地面一直顶到天花板,空气里永远飘着一股潮湿的纸味,混着窗外老樟树的清香。

今天整理的是青藤里片区的补充档案。这片老街区上个月刚启动二次拆迁,施工队在地基下挖出了一批没来得及移交的旧文件,装在三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柜里,运到档案馆时,柜门都得用撬棍才能撬开。林默从早上开始分类,现在手里的这份卷宗编号“QT-1998-073”,封面印着褪色的“拆迁验收”字样,里面大多是当时的房屋结构评估表,字迹潦草,还沾着点点褐色的污渍,像干涸的血迹。

他翻到第三十二页时,指尖突然触到一张硬挺的纸片,不是档案纸那种发脆的质感,而是带着光滑的塑封膜。抽出来一看,林默愣住了——那是一张超市购物小票,边缘被折得整整齐齐,上面的打印字迹还很清晰:“惠民超市和平路店,2023年10月17日,19:42”。

下面列着三样东西:白玉牙膏一支,特价牛奶两盒,还有一小袋散装的陈皮糖。

林默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10月17日是昨天,他下班路过和平路时,确实去惠民超市买了这几样东西——牙膏快用完了,牛奶是常备的,陈皮糖是因为最近总觉得嘴里发苦。他记得很清楚,当时小票随手塞进了外套口袋,晚上回家脱衣服时,应该是掉进了洗衣篮里才对。

怎么会跑到1998年的档案里?

他捏着小票的边角,对着光看了看。纸质、打印字体、超市的logo,都和他昨天拿到的一模一样,甚至右下角还有个模糊的收银员工号章,和他印象里的没差别。也许是早上整理档案时,从口袋里带出来的?林默这样想着,把小票揉成一团,扔进了桌角的垃圾桶。

档案库里很静,只有他翻纸的沙沙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鸟叫。铁架上的卷宗码得整整齐齐,标签上的年份从1950年代一直排到2010年代,像一条沉默的时间长河。林默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目光扫过对面的铁架——那里放着他上周整理好的青藤里户籍档案,其中有一本,登记着1998年时住在7栋3单元的住户信息。

他记得那栋楼。童年时,他就住在那里。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林默就下意识地移开了视线。他对青藤里的记忆很模糊,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父母说他七岁那年发过一场高烧,烧退了之后,就忘了很多小时候的事,包括住过的房子、认识的邻居。他们后来搬了家,再也没回过青藤里,仿佛那片老街区是什么需要被隔绝的瘟疫。

“叮——”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了一下,打断了他的思绪。林默掏出来看,是条垃圾短信,他随手删掉,锁屏时瞥见屏保——那是一盆多肉植物,绿色的叶片胖乎乎的,顶着一点点红尖,是他三个月前在花鸟市场买的,现在就放在出租屋的窗台上。

他重新蹲下身,继续整理QT-1998-073号卷宗。剩下的几页没什么特别,无非是承重墙检测记录和管线分布图。林默把它们按页码排好,准备放进对应的铁架格,就在这时,他发现卷宗封底的夹层里,还卡着一张东西。

这次不是小票了。

是一张照片,三寸大小,边缘有些磨损。照片上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红砖墙面,阳台上堆着杂物,晾着蓝白格子的床单。林默的呼吸猛地顿了一下——这是7栋,他小时候住的那栋楼。镜头对着的是三楼的某个窗口,窗台上摆着几盆花草,其中一盆,赫然是他那盆多肉。

胖乎乎的叶片,红尖,甚至连花盆上那道不小心磕出来的小缺口,都和他窗台上的一模一样。

可照片里的楼,墙皮还很完整,阳台上的床单是他从没见过的样式,楼下的空地上,还停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这种车,早在十几年前就很少见了。这分明是1998年的青藤里,可他的多肉,怎么会出现在那张窗台上?

林默捏着照片的手指有些发凉。他把照片翻过来,背面是空白的,没有日期,也没有字迹。他又去看卷宗的封面,“1998年”的字样清晰可见,卷宗里的文件日期,也都集中在1998年的5月到8月之间。

难道是有人恶作剧?可谁会特意把一张拍着他的多肉的老照片,塞进二十五年前的档案里?

他把照片放进抽屉,锁好,然后合上卷宗,放回铁架。做完这一切,他看了眼手表,下午五点半,到了下班时间。和往常一样,他关掉档案库的灯,锁好门,沿着走廊往外走。走廊尽头的窗户对着街道,晚高峰的车流已经开始拥堵,喇叭声此起彼伏。

林默的生活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钟。每天早上七点十五分起床,喝一杯温水,七点四十五分出门,步行二十分钟到单位,路上会经过一家卖豆浆油条的早餐店,他总是买两个肉包,一杯豆浆。中午十二点去单位食堂,坐在靠窗的第三个位置,点一荤一素一汤。晚上六点准时到家,煮一碗面条,加一个鸡蛋,然后看书或整理房间,十点半准时睡觉。

他从不打破这个规律,就像档案里的文件,必须按编号和年份排列整齐,不能有一丝混乱。

走到单元楼门口时,林默抬头看了看楼道的灯。早上出门时,这盏灯还是坏的,昨晚他回来时就发现不亮了,物业说今天会修,但现在看来,似乎还没修好——灯泡是暗的。他掏出钥匙,打开单元门,准备摸黑上楼。

可脚刚迈进去,头顶的灯“啪”地亮了。

暖黄色的光洒下来,照亮了积灰的楼梯扶手。林默愣在原地,抬头盯着灯泡看了几秒。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炽灯,灯丝明明灭灭地闪了两下,然后稳定地亮着。他记得很清楚,早上出门时,他特意试了一下,按开关的时候,灯没有任何反应。

难道是物业中午来修好了?

他没多想,上了楼。三楼是他的住处,掏出钥匙开门时,隔壁的王阿姨正好端着垃圾出来,看到他,笑着打招呼:“小林下班啦?”

“嗯。”林默点点头,算是回应。他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邻居们都知道他性子闷,也不怎么打扰他。

“今天天气转凉了,晚上要盖厚点被子哦。”王阿姨絮絮叨叨地说,“对了,你昨天不是说想吃我做的酱菜吗?我给你装了一小瓶,放你门口了。”

林默愣了一下:“我没说过想吃酱菜。”

王阿姨也愣了:“哎呀,你昨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跟我说的呀,说看我腌的萝卜干挺好的,想尝尝。我特意多腌了点,刚给你放门口了。”

他昨天早上出门时,确实遇到了王阿姨,但他分明没说过这话。他甚至不记得王阿姨提起过腌萝卜干的事。

“可能是您记错了。”林默说完,打开门走了进去,反手关上了门。他靠在门后,听见王阿姨在外面嘟囔了一句“奇怪,我明明记得你说了呀”,然后是脚步声远去。

林默走到门口,弯腰看了看,果然有一个玻璃小瓶,里面装着橙黄色的萝卜干,还冒着点热气。他把瓶子拿进来,放在玄关的柜子上,心里却有些发沉。

是王阿姨记错了,还是他自己忘了?

他换了鞋,走到窗边,看向窗台上的多肉。那盆植物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叶片饱满,在傍晚的光线下泛着绿光。他盯着它看了很久,试图从它身上找出和照片里那盆不一样的地方,但没有——它们长得一模一样,连那道花盆上的缺口都分毫不差。

晚上煮面条时,林默发现自己忘了买面条。昨天吃完最后一把,本来应该今天下班时顺路买的,但他整理档案时太专注,完全忘了这回事。无奈之下,他只好泡了一碗方便面。

吃面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一下,是短信提示音。他拿起来看,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没有备注,号码很长,像是外地的。

短信内容只有一句话:

“别相信镜子里的人。”

林默的心猛地一跳。他盯着那条短信看了几秒,然后翻出通话记录,这个号码没有打过电话来。他试着回拨过去,听筒里传来机械的女声:“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请核对后再拨。”

空号?

他把手机扔在桌上,方便面突然变得索然无味。他走到卫生间,洗手池上方嵌着一面镜子,边框已经有些掉漆。林默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三十岁,中等身材,短发,戴一副黑框眼镜,脸色有些苍白,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

这是他看了三十年的脸,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镜子里的人做出和他一样的表情,皱眉,眨眼,抿嘴。

有什么不能相信的?

他关掉水龙头,转身走出卫生间。窗外的天已经黑透了,路灯亮了起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林默坐在沙发上,没有开灯,任由自己被黑暗包裹。档案里的小票,照片里的多肉,突然亮起的楼道灯,王阿姨的话,还有那条诡异的短信……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在他脑子里转,却怎么也拼不出完整的图案。

也许真的是太累了。他想。最近整理青藤里的档案,确实比平时耗费精力。

他拿起手机,把那个陌生号码拉黑,然后起身洗漱。躺在床上时,他看了眼时间,十点二十五分,还有五分钟到睡觉时间。他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睡着,但脑子里总是反复出现那张照片——1998年的窗台上,摆着他2023年的多肉。

迷迷糊糊间,他好像听到有人在敲窗户,轻轻的,笃,笃,笃。

他猛地睁开眼,房间里一片漆黑,只有窗帘缝隙透进来的一点点路灯光。窗户在床的对面,关得很紧,还锁着。

是风声吗?

他侧耳听了听,敲窗声没再响起。也许是错觉。

林默翻了个身,强迫自己闭上眼。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林默被闹钟叫醒时,感觉头有些沉。他像往常一样洗漱,出门,走到那家早餐店门口。

“小林,今天还是两个肉包,一杯豆浆?”老板热情地打招呼。

“不,”林默说,“今天要一碗粥,一个茶叶蛋。”

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哟,换口味啦?行,马上好。”

林默站在旁边等,看着老板盛粥。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想喝粥,只是刚才走到店门口时,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个念头。也许是昨晚吃了方便面,胃不太舒服。

拿到粥和茶叶蛋,他转身要走,老板突然在后面喊了一句:“对了小林,你昨天不是说豆浆喝着顺口,今天还要一样的吗?怎么突然改喝粥了?”

林默的脚步顿住了。

他慢慢转过身,看着老板:“我昨天……点的是豆浆?”

“是啊,”老板指着旁边的保温桶,“你昨天早上来,说肉包配豆浆最好吃,还说我们家的豆浆比别家浓。怎么,忘了?”

林默的后背瞬间升起一股寒意。他清楚地记得,昨天早上他吃的是两个肉包,喝的是牛奶——因为前一天晚上,他发现家里的牛奶快过期了,特意早上热了一杯带去单位。

他什么时候来店里买过豆浆?

“可能……记错了。”林默的声音有些干涩,付了钱,拿着粥快步离开。

走到单位,他像往常一样先去档案库。打开门,开了灯,铁架上的卷宗依旧整齐。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抽屉,拿出昨天那张照片。

照片上的7栋,窗台上的多肉,依旧清晰。他把照片放回抽屉,然后坐下,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

桌上放着一杯水,是他昨天临走时倒的,现在已经凉了。他拿起杯子,刚要起身去倒点热水,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了对面墙上的镜子。

那是一面很大的穿衣镜,不知道是哪个前任管理员留下的,林默一直没舍得扔,用来整理衣服很方便。此刻,镜子里映出他的身影,穿着灰色的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但林默的呼吸却突然停住了。

镜子里的他,嘴角好像微微上扬了一下。

不是他自己的表情。他此刻明明是皱着眉的,可镜子里的那个“他”,却在笑,嘴角咧开一个诡异的弧度,眼神直直地看着他,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

林默猛地转过头,看向镜子。

镜子里的影像恢复了正常,和他此刻的表情一模一样,眉头紧锁,眼神里带着惊疑。

是错觉吗?

他盯着镜子看了很久,一动不动。镜子里的人也和他一样,一动不动。办公室里很静,只有他自己的心跳声,在耳边越来越响。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那条短信。

“别相信镜子里的人。”

林默猛地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椅子,发出“哐当”一声响。他不敢再看那面镜子,转身冲出了档案库,直到站在走廊的阳光下,才感觉胸口的窒息感稍微缓解了一些。

走廊里来往的同事看到他脸色苍白,都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摇摇头,说没事,然后走到楼梯间,点燃了一支烟。

他不常抽烟,只有在特别烦躁的时候才会抽一支。尼古丁的味道呛得他咳嗽了两声,却没让他冷静下来。

购物小票,老照片,楼道灯,王阿姨的酱菜,早餐店老板的话,镜子里的笑容,还有那条短信……

这些零散的碎片,像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突然闯入了他规律的生活,打乱了所有的节奏。它们指向同一个方向——有什么东西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而这一切,似乎都和1998年的青藤里有关。

他掐灭烟头,转身回了档案库。这一次,他没有看那面镜子,而是直接走到铁架前,重新抽出了QT-1998-073号卷宗。

他要再仔细看看,这份卷宗里,到底还藏着什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