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穿越重生 > 名义:我的正义从不缺席

名义:我的正义从不缺席

易大师的学徒 著

穿越重生连载

陈默赵国华是《名义:我的正义从不缺席》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易大师的学徒”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政法大学高材生陈默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从进入林城市检察院开始工逐渐意识到汉东的水远比想象中黑恶势力、国企蛀虫、金融大鳄乃至历史冤似乎被一张无形的网连接在一起......

主角:陈默,赵国华   更新:2025-10-30 22:34:4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林城的夏天,像个巨大的蒸笼。

下午五点半,太阳还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把检察院老旧办公楼外的香樟树叶都晒得打了卷。

陈默推开侦查监督处办公室那扇漆皮有些剥落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打印机油墨、陈旧档案纸张以及隐约汗味的热浪扑面而来。

“小陈,还没走?”

对桌的张维一边手忙脚乱地把案卷塞进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公文包,一边抬头问道。

他额头沁着细汗,T恤领口洇湿了一小圈。

“赶紧的,食堂今天最后一天供应绿豆汤,去晚了可就只剩刷锅水了。”

陈默笑了笑,晃了晃手里刚看完的厚厚卷宗:“你们先去吧,我把这本‘故意伤害’的看完,有点地方没琢磨透。”

“得,又是你。”

张维摇摇头,语气里带着点过来人的调侃,“新人就是干劲足。

我跟你说,咱们处这案卷,比你老家地里的韭菜长得还快,一茬接一茬,永远看不完。

慢慢来,别把自己熬干了。”

他说着,拍了拍陈默的肩膀,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老式空调室外机沉闷的嗡鸣,以及窗外知了不知疲倦的嘶叫。

陈默坐回自己的工位,这张桌子是前任留下的,桌角有个被烟头烫出的焦痕,抽屉轨道有些涩,拉开时需要技巧。

他喜欢这份下班后的短暂宁静。

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拿起自己那个印着林城大学法学院logo的旧保温杯,喝了一口己经温凉的浓茶,再次摊开了卷宗。

这起故意伤害案发生在城西的“老码头”夜市。

两个摊主因为抢摊位动了手,一个用扎啤酒的塑料扎杯把另一个眉骨打破了,缝了五针。

卷宗里夹杂着夜市嘈杂背景音下的询问笔录,充斥着“他先动的手!”

、“我的摊位一首在这!”

、“放屁!”

之类的市井对骂,字里行间仿佛还能闻到油烟、啤酒和汗臭混合的味道。

陈默看得很仔细,甚至能根据笔录在脑海里还原出当时混乱的场景。

他发现几个证人的说法在推搡的先后顺序上有细微出入,而这点出入,可能影响到是互殴还是单方故意伤害的认定。

他拿起笔,在便签纸上记下疑点,字迹工整有力。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副处长赵国华端着个泡着枸杞的玻璃杯走了进来,他身材敦实,穿着有些皱的短袖白衬衫,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流到下巴。

“哟,小陈还在呢?”

赵国华看到陈默,似乎并不意外,他走到自己靠窗的位置,把杯子放下,拿起桌上的扇子“哗啦”一声展开,用力扇着风,“这鬼天气,空调开了跟没开一样。”

“赵处。”

陈默站起身。

“坐,坐。”

赵国华摆摆手,目光落在陈默桌上摊开的卷宗和便签纸上,“怎么,那夜市打架的案子有疑点?”

“有一点,在推搡的细节上,几个证人说法不太一致。”

陈默如实汇报。

赵国华走过来,拿起卷宗随手翻了两页,点点头:“嗯,眼够毒的。

这种案子,派出所那边一般都当普通治安纠纷处理,够上轻伤了才移送到咱们这儿。

当事人火气大,证人看在邻里街坊面子上,话里多少会带点偏袒。

你觉得该怎么弄?”

“我想明天去趟夜市,找那几个证人当面再核实一下情况,顺便看看现场环境。”

陈默说出自己的想法。

赵国华看了他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但嘴上却说:“年轻人多跑跑是好事。

不过别抱太大希望,夜市那帮人,流动性大,过两天能不能找到人都难说。

就算找到了,说不定口径又变了。”

他顿了顿,从旁边一叠卷宗里抽出一个相对薄很多的文件袋,递给陈默,“这个你先拿着,明天上午给我个初步审查意见。”

陈默双手接过,看到文件袋封面上打印着简单的案由:王强盗窃案。

“案情简单,外来务工的,偷了同屋八百块钱,人证(室友指认)物证(虽未起获赃款,但有价格鉴定)基本齐全,口供也按了手印。”

赵国华语气轻松,像是在交代一件寻常公务,“就是个练手的案子,熟悉下流程和文书格式。

写完审查报告,我帮你看看。”

“好的,赵处,我明白了。”

陈默应道。

赵国华又扇了几下扇子,拿起杯子:“行了,别熬太晚,食堂估计没菜了,门口‘老周记’的面条不错,对付一口赶紧回去吧。”

送走赵国华,陈默没有立刻离开。

他取出《王强盗窃案》的卷宗,翻开看了看,案情果然不复杂,嫌疑人王强和报案人李伟同住在城北的“胜利村”——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笔录里,李伟语气激动,描述着发薪日的喜悦和丢钱后的愤怒;王强的供词则显得闪烁其词,带着底层务工者的怯懦和混乱。

陈默的目光扫过“胜利村”这个地名,想起自己刚来林城租房子时,也曾考虑过那里,因为租金便宜。

他脑海中浮现出狭窄潮湿的巷道、密集的“握手楼”、空气中永远飘着的饭菜和垃圾混合的气味。

那八百块钱,或许是李伟准备寄回老家的生活费,也可能是王强孩子下学期的学费。

在这座城市光鲜的背面,几百块钱就能压垮一个家庭。

他合上卷宗,没有急于动笔。

窗外,天色己经暗了下来,远处的居民楼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他关掉空调和灯,锁好办公室门,走下楼梯。

检察院大院门口,“老周记”面馆人声鼎沸,穿着制服和便装的人们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吸溜着面条,谈论着工作和家常。

陈默要了碗最便宜的素面,坐在靠墙的位置安静地吃着。

油腻的桌面,喧闹的人声,与刚才办公室里静谧严肃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是林城,这就是生活。

高悬的法律条文之下,是无数琐碎、鲜活,有时甚至显得有些粗粝的日常。

他的工作,正是要穿透这层烟火气,去触碰那些被卷入法律漩涡的普通人最真实的命运。

吃完面,他步行回到离单位不远的出租屋。

一间十来平米的小房间,陈设简单,但收拾得整洁。

书桌上,除了法律书籍,还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他和父母在老家院门口的合影。

他打开台灯,柔和的光线洒满书桌。

他再次翻开《王强盗窃案》的卷宗,这一次,他看得更加缓慢、细致。

那些程式化的文字背后,他试图去倾听两个挣扎在生活边缘的男人的声音。

证据链看似完整,但王强几次口供在作案时间上的矛盾、其右手手指的带伤情况、以及未能起获的赃款,都像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细小涟漪,触动着他内心的警觉。

法律的公正,不仅在于惩恶,更在于不枉不纵。

这份看似简单的卷宗,或许就是他在这座城市、在这个系统里,需要挥出的第一刀。

这一刀,必须精准,必须对得起这身刚刚穿上的检察制服,也必须对得起这窗外,万家灯火里的平凡烟火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