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夜空,被一种名为“光污染”的能量渲染得模糊不清。
在林星的母星评估体系里,这种能量运用方式低效且毫无美感。
可她现在没空批判这个。
雨点冰冷,砸在临时用来遮头的硬纸板上,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她和妹妹林月缩在立交桥下背风的角落,身下是几张皱巴巴的报纸。
她们在地球上的第一个“家”,刚刚因为一种名为“货币”的能量单位不足,被强制收回了。
“姐姐,核心温度下降百分之三了。”
林月往她身边靠了靠,声音带着细微的、仿佛电路接触不良般的颤抖。
她比林星小五十个地球年,换算过来,正是人类少女最需要安全感的年纪。
林星搂紧妹妹,调动着体内所剩无几的能量,试图制造一点微薄的暖意。
“坚持住,林月。
根据《地球生存法则(入门篇)》记载,这种降水天气通常不会持续超过六小时。
等能量雨停止,我们再寻找新的……能量源聚集地。”
她说得冷静,心里却是一片混乱。
能量源,指的就是“钱”。
过去一年,她们尝试了多种“能量采集”方式:林星去一种叫“工地”的地方搬运重物,结果因为精确计算了最优施力点而被工头认为是“偷奸耍滑”。
林月尝试去一种叫“餐馆”的能量补给站洗盘子,却因为无法理解“看人眼色”和“故意磨蹭”之间的微妙差别,三天就被辞退。
她们努力学习地球语言,模仿人类表情,像两张过时的补丁,勉强缝补在地球社会的边缘。
可最终,还是因为能量单位的持续负增长,被那个聒噪的房东像清除病毒一样赶了出来。
“姐姐,我们的‘回家’计划,是不是要无限期推迟了?”
林月小声问,眼睛望着桥外飞驰而过的车流,那些移动的灯光在她瞳孔里划过,像一颗颗坠落的、回不去的星星。
林星没有回答。
她们秘密基地是一个租来的狭小地下室角落里,那堆用各种捡来的零件拼凑出的、勉强能看出飞船轮廓的“希望”,此刻想必也和她们一样,暴露在这颗星球的凄风苦雨中了。
没有初始能量,一切蓝图都是空谈。
《地球生存法则》第一条:生存优先。
现在,生存受到了最首接的挑战。
雨似乎更大了些,风卷着雨丝,蛮横地侵入她们这小小的“纸箱庇护所”。
林星把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唯一还算厚实的外套脱下来,裹在妹妹身上。
“启动低功耗模式,”林星下达指令,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包括情绪波动。
明天,我们去‘人才市场’节点看看,据说那里有更高效率的能量采集机会。”
林月乖巧地点头,闭上了眼睛,模拟人类的睡眠状态。
林星却睡不着。
她仰头看着立交桥厚重的混凝土桥底,那上面满是斑驳的水渍和某种叫“涂鸦”的地球文化表达。
来地球一年,她们像两颗误入精密仪器的沙砾,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
她们能瞬间心算出天体轨道,却搞不定一顿便宜又管饱的饭菜;能理解量子纠缠,却无法理解人类为什么要把简单的话语包装得那么复杂。
这颗星球,嘈杂、低效,能量运用方式原始得让人心急。
可不知道为什么,当隔壁那个总是喷着劣质香水的女人,昨天偷偷塞给林月一个有点发皱的苹果时,林星感觉到体内某种陌生的能量回路,微微暖了一下。
这种不依靠逻辑、无法被计算的感觉,在母星的数据库里,被标记为“危险的不稳定因素”。
可现在,她抱着冰冷颤抖的妹妹,坐在这个星球的角落,第一次觉得,那种“不稳定因素”,或许……没那么坏。
只是,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稳定的、能获取“货币”能量的方式。
否则,别说回家,她们可能连地球上的“明天”都撑不到。
就在这时,一束强光由远及近,缓缓停在了天桥入口附近。
不是警用巡逻车的制式灯光,更像是一种……私人载具。
林星瞬间警惕起来,将妹妹往阴影深处护了护。
《地球生存法则》补充条款:夜晚、流浪者、单独的个体,构成高危情境。
她眯起眼,看着那辆车的车门打开,一把黑色的伞“嘭”地撑开,划破了绵密的雨幕。
一个高大的身影,踏着积水,不紧不慢地,朝着她们的方向走了过来。
脚步声清晰而稳定,每一步,都像敲在林星紧绷的神经上。
命运的齿轮,在雨夜里,发出了微不可察的“咔哒”一声,开始缓缓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