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的三合1系统

第 2章 知青下乡

发表时间: 2025-11-09
林晚秋是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麻雀叫醒的。

阳光透过糊着报纸的窗户缝隙钻进来,在地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斑。

她伸了个懒腰,浑身骨头发出一阵舒服的“咔吧”声,昨天那点因为换身体带来的滞涩感,己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唔……新的一天开始了!”

她一骨碌爬起来,第一件事不是穿衣服,而是摸了摸床头——昨天那袋宝贝还安安稳稳地放在那里,白面的细腻,猪肉的油香,仿佛隔着布袋都能闻到。

“安全!”

林晚秋拍了拍胸口,傻乐了两声。

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虽然是上辈子听长辈说的),又在八十九岁高龄体会过“想吃啥有啥”的人,她太清楚这些东西的珍贵了。

简单洗漱完毕,林晚秋没舍得动白面,还是用昨天剩下的那点棒子面,掺了点热水,搅和成一碗稠稠的糊糊,就着咸菜疙瘩吃了下去。

填饱肚子,她才有心思琢磨今天的事。

按照原主的记忆,她现在在村办农场当计分员。

这活儿不算累,就是每天跟着社员们下地,记录大家干了多少活、该记多少工分。

工分是个好东西,年底能凭着工分换粮食、换钱,是庄稼人过日子的根本。

不过今天有点特殊——知青要来了。

林晚秋对“知青”这俩字不陌生,记忆里这是一群从城里来的年轻人,响应号召到农村插队,体验生活,也算是村里的一件大事。

“六个知青,三男三女……”她摸着下巴,坐在门槛上晃悠着腿,“听着就挺热闹。

咱这破地方,估计城里人来了得傻眼。”

她天生神力的名声在外,村里人基本没人敢随便来串门,加上原主父母早逝,这院子平时安静得很。

林晚秋想着以后可能要跟这些知青打交道,心里还真有点小期待。

反正今天不用去农场记工分,村长说了,等知青到了,统一安排完再给她分配具体任务,比如给知青们登记信息、算算他们的初始工分啥的。

闲着也是闲着,林晚秋干脆把院子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

她力气大,干活效率也高,劈柴、担水、扫院子,没一会儿就把小小的院落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墙角的蜘蛛网都给清干净了。

看看日头快到中午,估摸着知青也该到了,林晚秋锁好门,慢悠悠地往村头的大槐树下走。

那里是村里平时聚集的地方,知青来了大概率会先在那儿落脚。

还没走到地方,就听见一阵喧闹声。

“来了来了!

村长带着人回来了!”

“快看,那就是城里来的知青吧?

穿得可真干净!”

“啧啧,这细皮嫩肉的,能受得了咱这农活?”

林晚秋挤开看热闹的人群,往前凑了凑。

只见村长王大叔正领着六个年轻人站在槐树下,他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笑得满脸褶子,正跟周围的村民介绍:“大伙儿都静一静!

这就是从城里来的知青同志们,以后就是咱红星村的一份子了,都多照顾着点!”

林晚秋的目光落在那六个知青身上,心里默默对号入座。

三个女知青站在一块儿,各有各的特点。

最左边的那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眼睛很大,亮晶晶的,嘴角一首挂着笑,还时不时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看就是个活泼开朗的性子,跟个小太阳似的。

中间的那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头发安安稳稳地挽在脑后,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很温和,手里还悄悄帮旁边的人扶了一下快要掉下来的背包,透着一股安静温婉的气质。

最右边的那个就不一样了,同样是蓝布褂子,却被她穿出了点生人勿近的味道。

头发剪得短短的,眉眼凌厉,下巴微微抬着,眼神扫过周围时没带一点温度,仿佛周遭的一切都入不了她的眼,冷冰冰的,像块捂不热的石头。

林晚秋挑了挑眉,这三位姑娘,性格反差够大的。

再看三个男知青。

一个身材壮实点的,站在那里规规矩矩,脸上带着点憨厚的笑,被村民打量得有点不好意思,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看着就忠厚老实,像是个能干活的。

另一个则显得格格不入。

他长得其实挺周正,但眉眼间总带着点说不出的阴郁,眼神躲躲闪闪的,不像其他人那样好奇或拘谨,反而像是在盘算着什么,透着一股阴沉沉的感觉,让人看了不太舒服。

最后一个男知青,个子最高,穿着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胳膊。

他脸上挂着爽朗的笑,正主动跟村长搭话,声音洪亮,态度自然,一点都不见外,阳光得像刚从地里***的黄瓜,清爽又精神。

“嗯……这届新人,有点意思。”

林晚秋在心里给每个人都打了个标签。

村长王大叔显然也看到了挤在人群里的林晚秋,扬手喊了一声:“晚秋!

你过来!”

林晚秋从人群里走出来,大大咧咧地问:“叔,啥事?”

“给你介绍下,”王大叔指着六个知青,“这是城里来的知青同志们。

这位是林晚秋,咱村的计分员,以后你们的工分啥的,都归她管。

晚秋,你也跟同志们认识认识。”

“大家好,我叫林晚秋。”

她冲六个知青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态度自来熟。

那个阳光开朗的男知青立刻笑着伸出手:“你好你好!

我叫顾言,以后请多指教!”

林晚秋跟他握了握手,他的手很有力,掌心带着点薄茧,不像完全没干过活的。

“指教谈不上,互相帮助呗。”

旁边那个活泼的女知青也凑过来,笑着说:“晚秋姐你好!

我叫苏晓晓!

以后我们就是邻居啦,多多关照呀!”

“我叫文静。”

安静温婉的女知青也轻声打了个招呼,声音软软的。

那个冷冰冰的女知青只是淡淡地看了林晚秋一眼,没说话,像是默认了不用自我介绍。

男知青里,忠厚老实的那个挠了挠头,有点腼腆地说:“俺叫李建国。”

阴沉沉的那个则扯了扯嘴角,算是打过招呼,没说自己的名字。

顾言见状,主动替他说了一句:“他叫赵磊。”

林晚秋心里了然,这赵磊,看样子不太合群。

王大叔咳了一声,打断了他们的互相认识:“行了,先不说了,我先带你们去看看住处。

村东头收拾出了两间空房,男同志一间,女同志一间,虽然简陋点,但能住人。

晚秋,你跟我一起去,帮着记一下信息。”

“得嘞!”

林晚秋爽快地应了。

一行人往村东头走,村民们也跟在后面看了会儿热闹,才渐渐散开。

路上,苏晓晓好奇地问东问西,一会儿指着路边的野花问名字,一会儿又问地里种的是啥庄稼,活力十足。

顾言也时不时搭腔,跟村长聊几句村里的情况,看起来适应能力很强。

文静大多数时候都在安静地听着,偶尔苏晓晓问的问题她知道,会轻声回答两句。

李建国则默默跟在后面,帮着拎最重的那个行李包。

赵磊和那个冷冰冰的女知青走在最后,一个眼神闪烁地观察着西周,一个面无表情地看着脚尖,都没怎么说话。

林晚秋跟在村长旁边,一边听着他们聊天,一边在心里快速分析。

苏晓晓和顾言,看着最好打交道,性格外向,应该不难相处。

文静和李建国,属于安静实干型,只要真诚相待,估计也能处好。

麻烦的可能是赵磊和那个冷脸女知青。

一个心思重,一个不好接近,以后打交道怕是得费点劲。

尤其是那个冷脸女知青,林晚秋总觉得她看自己的眼神有点不对劲,像是带着审视,又像是带着点……敌意?

“想啥呢?”

村长见她走神,用烟袋锅子碰了碰她的胳膊。

“没啥,”林晚秋回过神,嘿嘿一笑,“就是觉得这些知青同志看着都挺精神的。”

“精神有啥用,”村长叹了口气,“关键是能扛住活儿。

城里来的娃,细皮嫩肉的,怕是得脱层皮哦。”

说话间,己经到了村东头的住处。

两间并排的土坯房,跟林晚秋住的那间差不多大,里面己经简单收拾过了,摆着几张木板床,一张桌子,算是五脏俱全。

“条件是艰苦了点,”村长搓了搓手,“你们先凑活住,缺啥少啥就跟我说,跟晚秋说也行,村里能解决的尽量解决。”

“谢谢村长,我们能住。”

顾言代表大家说了话,态度很诚恳,“我们就是来接受锻炼的,不怕苦。”

苏晓晓也用力点头:“对!

我们能行!”

文静和李建国也点了点头,表示没问题。

赵磊和冷脸女知青依旧没说话。

村长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对林晚秋说:“晚秋,你把他们的名字、年龄啥的记一下,回头报到公社去。”

“好。”

林晚秋从口袋里掏出原主平时记工分的小本子和半截铅笔,开始挨个登记。

等登记到那个冷脸女知青的时候,她才抬眼看了林晚秋一下,吐出两个字:“沈青。”

声音跟她的人一样,冷冷的,没什么温度。

林晚秋在本子上写下“沈青”两个字,心里嘀咕:人如其名,还真挺“清”(冷)的。

登记完信息,村长又嘱咐了几句注意事项,让他们先收拾收拾,休息一下,晚上到他家吃饭,算是接风洗尘,然后就被人叫走了,说是地里有点急事。

院子里就剩下林晚秋和六个知青。

气氛一时有点尴尬。

苏晓晓率先打破沉默,笑着对林晚秋说:“晚秋姐,谢谢你啊。

我们刚来,啥也不懂,以后说不定要经常麻烦你呢。”

“客气啥,”林晚秋摆摆手,“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你们先收拾吧,我下午再过来看看,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她也不是个喜欢凑热闹的人,尤其是面对赵磊和沈青那两个不太好接近的,还是先撤为妙。

“哎,好!

谢谢晚秋姐!”

苏晓晓热情地应着。

顾言也笑着说:“麻烦你了,晚秋同志。”

林晚秋摆摆手,转身出了院子。

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脑子里还在回放着六个知青的样子。

“啧,这下村里可真热闹了。”

她摸着下巴,嘴角勾起一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笑,“就是不知道,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能在这村里待多久,又能闹出点啥故事来……”她突然想起自己的系统,眼睛一亮。

“今天的签到还没领呢!

不知道晚上能开出啥好东西,希望别让人失望啊……”一想到盲盒,林晚秋的脚步都轻快了不少,迫不及待地想赶紧回家,等着晚上十二点的到来。

这崭新的日子,好像越来越有盼头了。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