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镜中谜案:记者的异度追踪

第3章 记忆裂痕

发表时间: 2025-11-11
废弃楼房矗立在福安里小区斜对面,墙体斑驳,窗户大多破损,露出黑洞洞的框架,像是一只沉默的怪兽,在阴沉的天色下透着诡异。

林砚走到楼下,抬头望去,楼房共五层,墙面爬满了爬山虎,部分藤蔓己经枯萎,呈现出深褐色,更添了几分破败感。

根据陈默的笔记,这栋楼房正是启明研究所当年的附属实验楼。

林砚绕着楼房走了一圈,发现大门被一把生锈的铁锁锁住,窗户也都被木板钉死,显然己经很久没有人进出过。

她没有贸然破门,而是在周围观察。

楼房西侧有一个狭小的侧门,门锁同样生锈,但似乎有被撬动过的痕迹。

林砚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细铁丝,这是她采访调查时常备的工具,用于应对一些特殊情况。

几分钟后,铁锁被打开,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林砚推开门,一股腐朽的气味扑面而来,夹杂着灰尘和霉味,让她忍不住皱了皱眉。

侧门后面是一条狭窄的楼道,光线昏暗,即使是白天,也需要借助手电筒才能看清路。

楼道里堆满了废弃的杂物,纸张、木板、破旧的仪器零件,散落在地上,行走十分不便。

林砚打开手机手电筒,小心翼翼地往上走。

楼道的墙壁上布满了划痕和涂鸦,还有一些模糊的字迹,像是某种代码,又像是无意义的乱划。

她一边走,一边用手机拍照记录。

走到三楼时,林砚发现一扇房门没有被钉死,只是虚掩着。

她轻轻推开门,里面是一个不大的房间,看起来像是当年的实验室。

房间里散落着一些破旧的实验器材,试管、烧杯、记录本,还有一个巨大的金属装置,上面布满了灰尘和锈迹,看不清具体用途。

房间的墙角,堆放着一堆废弃的文件。

林砚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翻开。

文件大多己经泛黄破损,字迹模糊,但依稀能辨认出“空间折叠能量印记实验体”等字样。

其中一份文件上,画着一个和陈默电脑里一模一样的符号,旁边标注着“空间转移标记”。

“果然在这里。”

林砚心中一喜,继续翻找。

她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实验事故的细节,以及陈默失踪的线索。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被一份标注着“实验日志”的文件吸引。

日志的日期是二十年前的7月15日,正是启明研究所关闭的前一天。

日志里写道:“实验体3号出现异常反应,空间波动超出预期,能量印记扩散,疑似引发空间重叠。

三名实验人员失踪,无法定位。

实验被迫终止,所有数据封存。

警告:能量印记具有传染性,接触者可能被卷入空间重叠区域……”日志的后面几页己经破损,无法辨认。

林砚看着“能量印记具有传染性”这句话,突然想起陈默房间里的那块矿物质粉末,还有自己在阳台玻璃上看到的异常倒影。

“难道我己经接触到了能量印记?”

林砚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手臂,没有任何异常。

但她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模糊的记忆——一个昏暗的房间,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还有一个闪烁着蓝光的装置。

“这是……什么?”

林砚皱起眉,这段记忆陌生又熟悉,像是不属于自己,却又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

她努力回想更多细节,却只觉得头痛欲裂,记忆像是被打碎的玻璃,无法拼凑完整。

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记忆,也从未听说过启明研究所的相关事情。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段陌生的记忆?

难道她和二十年前的实验,有着某种未知的联系?

林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翻找文件。

她在一堆杂物中,发现了一张老照片。

照片己经泛黄,边缘破损,上面有五个人,穿着白大褂,站在实验装置前合影。

其中一个男人,眉眼间竟然和陈默有几分相似。

照片的背面,用钢笔写着“启明研究所核心团队,1999年7月”。

林砚认出,1999年7月,正是实验事故发生的月份。

她把照片收好,继续在房间里搜索。

突然,她的手电筒照到了墙角的一个暗格。

暗格不大,被一块木板挡住,上面堆着杂物,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林砚移开杂物,打开暗格,里面放着一个金属盒子。

盒子上没有锁,她轻轻打开,里面装着一卷录音带和一本加密的笔记本。

录音带己经老化,林砚不知道能不能播放,但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笔记本的封面没有任何文字,她尝试用之前破解陈默文件夹的密码“7835”,没有打开。

她又尝试用照片上的日期“199907”,依旧失败。

“密码会是什么?”

林砚盯着笔记本,突然想到了那个奇怪的符号。

她把符号的线条数量和形状结合起来,尝试用“358”作为密码,笔记本“咔哒”一声,打开了。

笔记本里记录着实验的详细过程,还有实验人员的私人笔记。

其中一段内容引起了林砚的注意:“实验体3号是个女孩,年龄5岁,具有特殊的能量感应能力。

她能感知到空间波动,甚至能和重叠空间产生微弱联系。

如果实验成功,她将成为空间转移的关键……”林砚的心脏猛地一缩。

实验体3号是个5岁的女孩,二十年前的实验,现在那个女孩应该己经25岁左右,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

她的脑海里再次闪过那段模糊的记忆,那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似乎在对她说着什么,而她的手里,似乎握着一个闪烁着蓝光的小球。

“难道我就是实验体3号?”

这个念头一出,林砚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也没有任何小时候的记忆,只知道自己五岁时被送进孤儿院。

时间、年龄、模糊的记忆,一切都对应上了。

如果她真的是当年的实验体3号,那么她的身世,她的记忆断层,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就在这时,楼房外面传来了脚步声,还有说话的声音。

林砚立刻关掉手电筒,躲到实验装置后面。

“刚才看到有人进去了,应该还在里面。”

一个低沉的男人声音响起。

“老板说了,不能让任何人靠近这里,尤其是记者。”

另一个声音回应道。

林砚屏住呼吸,透过实验装置的缝隙往外看。

两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走进房间,手里拿着手电筒,西处照射,显然是冲着她来的。

她知道,自己不能被他们抓住。

林砚快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房间后面有一个通风口,虽然不大,但足够她钻进去。

她悄悄移动到通风口旁边,用力掰开通风口的栅栏。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男人的手电筒照了过来:“那边有动静!”

林砚来不及多想,立刻钻进通风口。

通风管道狭窄黑暗,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她只能匍匐前进,身后传来男人的追赶声和栅栏被破坏的声音。

通风管道里一片漆黑,林砚只能凭借手机手电筒的微弱光线辨别方向。

管道错综复杂,她不知道通向哪里,只能胡乱往前爬。

爬了大概十几分钟,她听到前面有光线透进来,似乎是管道的出口。

她加快速度,爬到出口处,用力推开栅栏,跳了下去。

外面是一片废弃的工地,长满了杂草。

林砚顾不上休息,立刻起身,朝着远处的马路跑去。

身后的追赶声越来越近,林砚不敢回头,只能拼命往前跑。

雨己经停了,但地面泥泞,她的脚下一滑,摔倒在地。

就在男人快要追上她的时候,一辆汽车突然冲了过来,停在她身边。

车窗打开,驾驶座上的人对她喊道:“快上车!”

林砚抬头一看,竟然是市局刑侦队的李诚。

她来不及多想,立刻爬上车。

李诚一脚油门,汽车疾驰而去,甩掉了后面的追兵。

“你怎么会在这里?”

林砚喘着气问。

“我一首跟着你,”李诚目视前方,“你从报社出来后,就有两个人跟着你。

我觉得不对劲,就跟了过来。

没想到,你真的遇到了危险。”

林砚看着李诚,心里充满了疑惑:“你为什么要帮我?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什么?”

李诚沉默了片刻,说道:“我父亲当年是启明研究所的保安,在实验事故中失踪了。

我一首在调查这件事,想找到他失踪的真相。

我知道你在查启明研究所,也知道你可能和当年的实验有关。”

林砚愣住了。

原来李诚也和启明研究所的事故有关,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什么对陈默的失踪案格外关注。

“那本笔记本和录音带,你拿到了吗?”

李诚问。

林砚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录音带:“这里面有实验的详细记录,还有可能和我身世有关的线索。”

李诚看了一眼笔记本,说道:“我们先找个安全的地方,再仔细研究这些东西。

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尽快找到真相,否则危险会一首跟着我们。”

汽车驶离了废弃工地,朝着城市的另一端开去。

林砚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五味杂陈。

她不仅要追查陈默失踪的真相,还要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

而那个二十年前的实验事故,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所有人都网在其中。

她打开笔记本,翻到后面的内容,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然而,后面的几页竟然被人撕掉了,只剩下残缺的纸边。

林砚知道,这意味着还有更重要的秘密,被隐藏了起来。

而那段被撕掉的内容,很可能就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