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梦境修复陈师傅》是知名作者“天下第七的温良恭俭”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温良恭俭温良恭俭展全文精彩片段:主角分别是天下第七的温良恭俭的女生生活,大女主,破镜重圆,虐文小说《梦境修复陈师傅由知名作家“天下第七的温良恭俭”倾力创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本站TXT全期待您的阅读!本书共计85061章更新日期为2025-11-12 20:32:24。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梦境修复陈师傅
主角:温良恭俭 更新:2025-11-12 22:36:46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陈粒站在一栋毫无特色的灰色写字楼前,手里捏着那张材质奇特、触手微凉的录用通知书。
“梦境修复部”几个字,在城市的喧嚣背景下,显得既突兀又虚幻。她选择这里,
原因简单到近乎苍白:高薪,以及绝对的边界感。现实世界里的人际关系总让她疲惫,
那些看似亲密的寒暄背后,藏着太多需要小心维护的脆弱纽带。而她,早在多年前,
就已经失去了维护最重要一段关系的资格。那份关于“分离”的隐痛,被她用理智层层包裹,
深埋在专业与效率的外壳之下。
一份能进入他人梦境、按手册操作、完成后便无需再见的工作,
完美符合她当下对生活的全部要求——保持距离,避免纠缠。电梯无声地上升,
停在一个没有标识的楼层。门开后,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科技前沿景象,
而是一个略显陈旧、灯光偏冷的接待区。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某种仪器低鸣的混合气味。
部门负责人王主任,是个看起来比她想象中更冷淡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丝不苟的衬衫,
脸上没有任何欢迎的表情,只是用审视的目光快速打量了她一下,递过来一本薄薄的册子。
《梦境修复师入职手册》。“三条核心规则,入职第一天必须牢记,”他的声音平直,
没有起伏,“第一,遵循修复协议,不得擅自更改既定程序。第二,保持职业边界,
禁止与客户产生现实交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陈粒。
“——切勿沉迷。梦境只是梦境,修复师是技师,不是救世主。情感投入是最大的职业风险。
”陈粒接过手册,指尖划过冰凉的封面,点了点头。她对此毫无异议。沉迷?
她正是为了逃避情感的漩涡才来到此地。她的工位是一个独立的、类似医疗舱的隔间,
里面摆放着连接着各种线缆的头盔和躺椅。王主任简单交代了操作流程后,
便留下了她和那本手册。第一个任务很快分配下来。客户:周明远,退休天文学家,
阿兹海默症早期。 梦境状态:不稳定,持续崩塌。
修复目标:稳定其核心梦境——“星空”。陈粒按照手册指引,躺进修复舱,戴上设备。
一阵轻微的眩晕后,她的意识被抽离,投入了一片无垠的黑暗。然后,她“看”到了。
那是一个正在死去的宇宙。并非爆炸后的残骸,而是像接触不良的灯串,
星辰正一颗接一颗地、沉默地熄灭。庞大的星系螺旋结构正失去光彩,化为灰烬般的尘埃。
没有声音,只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消亡感,一种万物走向终局的无力感。远方,
曾经璀璨的银河,如今只剩下一段段断断续续的晦暗光带。陈粒稳住心神,开始操作。
她调动着修复协议里的能量流,试图捕捉那些正在消散的星辰碎片,像接线员一样,
试图重新连接“断掉”的星座。光芒在她指尖短暂亮起,勾勒出北斗七星的轮廓,
但旋即再次暗淡下去,如同握不住的流沙。她加大能量输出,试图稳定一个正在坍缩的星云,
但那团绚丽的尘埃只是回光返照般地闪烁了一下,便彻底湮灭。失败。持续的失败。
梦境仍在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崩塌。常规手段全部无效。手册上的每一条指令,
在这片消亡的星空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股熟悉的烦躁感涌上心头,
那是面对不可控事物时的无力。她几乎要像在现实中一样,选择抽离,承认失败。
但就在这一片宏观的凋零中,一点极其微弱的、不同寻常的“感觉”吸引了她的注意。
那不是一个光点,而是一缕……温暖。像寒夜里即将熄灭的余烬,
藏在一片破碎的梦境碎片深处。“切勿沉迷。”王主任的警告在脑海中响起。
可一种更强大的本能驱使着她——一种源于自身、对“失去”之物近乎偏执的探寻。
她违反了操作流程,脱离了宏观稳定程序,像一尾鱼,潜向了那缕温暖的源头。
碎片在她眼前展开。不是一个完整的场景,而是模糊的感觉片段:夏夜的风,
屋顶粗糙的水泥地触感,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兴奋地依偎在怀里,手指向天空。
“……看,流星!”一个温和的、属于中年男人的声音,带着笑意:“是啊。
不过流星会消失,但星星不会。你看那边,像勺子的七颗星星,叫北斗七星。
爸爸会永远做你的星星,给你指路,照亮你哦……”“爸爸是星星?”“对,
爸爸是……永远是你的星星。”“承诺。”这个词像一颗子弹,击中了陈粒意识的核心。
在这片象征着他一生学识与成就的浩瀚星空里,最原始、最坚韧的锚点,并非任何学术发现,
而是这句对女儿最朴素、最温柔的承诺。宏观的星辰在熄灭,
是因为这颗“承诺之星”先被遗忘了。手册里没有这一条。没有任何协议告诉她,
需要去修复一颗根本不存在的、“情感”的星星。理智告诉她应该退出,报告任务失败。
但她的手指,却像有自己的意志,轻轻触碰了那缕温暖的余烬。她没有试图去修复整个宇宙,
而是将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修复能量——或许,
还夹杂了一些她自己也未曾察觉的、属于她自己的渴望——倾注到这一点微光之上。
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蒙尘的记忆,为这颗微不足道,
却承载了整个星空重量的“承诺之星”,注入光芒。它亮了起来。并不耀眼,甚至有些微弱,
像风中的烛火。奇迹发生了。当这颗微小的星星稳定地散发出温暖的光芒时,
它并没有立刻让所有熄灭的星辰复活。但是,以它为中心,
几颗代表着周明远重要学术成就的星辰——他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他毕生研究的蟹状星云——仿佛找到了坐标,光芒逐渐稳定下来,不再继续湮灭。
崩塌的速度显著减缓,虽然宇宙依旧残破,但不再走向彻底的死寂。修复,完成了。
以一种完全违规的方式。陈粒退出梦境,意识回归身体,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
仿佛进行了一场灵魂层面的角力。隔天,反馈信息传来。周明远的女儿在邮件里激动地提到,
今天推父亲去公园散步时,傍晚天空恰好出现了北斗七星。一直沉默的父亲突然抬起手,
指着那颗“勺柄”末端的星星,含糊却清晰地叫出了她儿时的小名:“小雨……”那一刻,
陈粒坐在冰冷的修复舱里,感觉内心深处某个冰封的角落,
传来一声细微的、几乎不可闻的碎裂声。她帮助一个陌生人,
找回了他迷失在时间里的“星星”。那她呢?她那颗关于“妹妹”的星星,
又遗失在了哪一片记忆的夜空,蒙上了多厚的尘埃?她下意识地拿起手机,
指尖在一个尘封已久的号码上徘徊,那是一个辗转多方才打听到的、属于她失散妹妹的号码。
最终,她还是没有拨出去。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是因为觉得毫无意义,
而是因为……需要积蓄更多的勇气。她合上那本《入职手册》,目光穿过隔间的玻璃,
望向部门深处。王主任正背对着她,在控制台前忙碌着。陈粒知道,
她选择的这条“保持距离”的道路,从她点亮那颗星开始,已经悄然偏离了方向。
它依旧是她工作的基石,但她不再将其奉为圭臬。那些冰冷的条款背后,
似乎隐藏着未曾言明的真相。她偶尔会尝试与王主任探讨,比如在茶水间“偶遇”时,
她会状似无意地提起:“主任,手册第三章第七条提到,
‘梦境情感冗余数据可选择性清除’,这个‘选择性’的判定标准,是不是存在主观区间?
”王主任端着咖啡杯的手顿了顿,没有看她,只是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标准就是手册本身。过度解读主观区间,是风险的开始。”他的语气依旧平淡,
但陈粒敏锐地捕捉到,那里面少了几分绝对的强硬,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保留。
他不再直接否定,而是警示风险。这种微妙的变化,让陈粒有了一丝喘息的空间。
她开始利用工作间隙,尝试寻找妹妹。过程并不顺利,年代久远,信息模糊,
每一次无果的搜索,都像细小的针,轻轻刺痛着她刚刚松动的心防。她意识到,
逃避了这么多年,那道伤痕依然新鲜,只是被理智暂时冷冻了。这时,
第二个案例分配到了她的终端。客户:林静,前音乐老师,因耳疾失聪,被迫离开讲台。
梦境状态:极低活性,感官剥夺性沉寂。 修复目标:恢复梦境基础活性。
看到“失聪”和“沉寂”的字眼,陈粒的心沉了一下。
这比老周正在崩塌的星空更令人绝望——那是一片已然死寂的荒原。进入林静的梦境,
陈粒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不是安静,是绝对的、剥夺了一切的声音。
她站在一个巨大而破败的音乐厅中央,巴洛克式的装饰蒙着厚厚的灰尘,穹顶壁画模糊不清。
乐谱架东倒西歪,上面的谱纸一片空白。小提琴的琴弦断裂,钢琴的琴盖坍塌,
露出无声的琴键。这里的时间仿佛已经停滞。没有风,没有振动,连光线都显得陈旧而压抑。
陈粒尝试用修复协议去“生成”声音,但就像在真空中试图点火,连一丝涟漪都无法激起。
修复能量如同泥牛入海,消失在那片吞噬一切的寂静里。常规手段再次失效。
陈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回想起老周案例的启示——表象之下,必有核心。
既然“声音”本身无法修复,那么,支撑“音乐”存在的,还有什么?
她闭上意识的眼睛,放弃了用“听觉”去感知,转而将全部的感知力,
像触角一样延伸出去,去感受这个梦境最细微的“振动”。在漫长的、令人心慌的寂静中,
她如同一个盲人,在空旷的音乐厅里缓慢摸索。终于,在舞台角落,
那架最为破旧的三角钢琴旁,她捕捉到了一丝异样。那不是声音,
而是一种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能量脉动。如同即将停止的心跳,
残留在朽坏的木质和象牙键中。同时,她在散落的乐谱碎片中,发现了一张模糊的合影照片。
照片上,年轻的林静站在一位慈祥的老妇人身边,两人身前摆着一架钢琴,笑容灿烂。
陈粒将意识聚焦于那张照片。碎片展开,依旧是无声的记忆片段,
但她“感受”到了:老妇人握着林静的手,轻轻放在钢琴的共鸣板上。
尽管林静当时听力已开始衰退,但通过骨骼和指尖,她“听”到了老师弹奏的旋律。
没有声音的“话语”,如同心灵感应般流入她的意识: “小静,记住,
音乐不是为了被听见,而是为了被感受。它活在振动里,活在记忆里,活在你心里。
只要你心里有旋律,你的世界就永远不会寂静。”这一刻,陈粒明白了。林静梦境的症结,
不是“失去声音”,而是“怀疑音乐的价值”,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她认为自己失去了感受和创造音乐的资格。修复的目标,根本不是“恢复声音”,
而是重建她“感受音乐”的信心。陈粒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她彻底放弃了修复整个音乐厅的徒劳努力,也放弃了去“创造”任何声音。
她将所有的修复能量,毫无保留地倾注到两件事上:第一,修复那架残破的钢琴。
让断裂的部件复原,让琴键恢复光泽,让那微弱的能量脉动变得强健而稳定。 第二,
清晰地修复那张合影,让它变得纤毫毕现,尤其是恩师那双充满鼓励和智慧的双眼。
当她完成这一切,将那张清晰无比的合影,郑重地放置在修复一新的钢琴琴盖之上时,
奇迹发生了。钢琴没有人弹奏,但黑白琴键开始优雅地、有力地自行起伏,
如同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演奏。没有声音发出,
但一股磅礴的、澎湃的“韵律感”以钢琴为中心,轰然扩散!
整个音乐厅的灰尘被无形的声波震散,穹顶壁画变得鲜活,那些空白的乐谱上,
开始自动浮现出跳跃的音符!梦境,依旧无声。但这里不再死寂。
这里充满了无形的、只能用灵魂去感知的澎湃乐章!是贝多芬的《欢乐颂》,
那首即使在无声中也能震撼心灵的伟大作品。陈粒“听”不到,
但她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与之共振,感受到一种庄严而恢弘的喜悦。她看到,
梦境一角的林静,缓缓走向舞台中央,她闭上双眼,脸上不再是迷茫和痛苦,
而是一种深切的感动与明悟。她伸出手,仿佛在触摸那无形的旋律洪流,泪水滑落,
嘴角却扬起释然的微笑。她用自己的“心”,听到了。退出梦境后,陈粒坐在修复舱里,
久久无法平静。这一次的修复,没有违反任何具体条款,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