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外的沉默如同一把重锤,一下下砸在沈清心上。
每一秒的寂静,都像是在为她的命运倒计时。
“玉环……”李隆基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挣扎,“朕又何尝舍得,只是如今禁军哗变,若不……”沈清深吸一口气,她明白此时不能强硬到底,得另寻突破。
“陛下,臣妾明白局势艰难,可臣妾死,不过是让禁军一时泄愤,难保他们日后不会再生事端。”
沈清声音颤抖,却强自镇定,“不如暂且留臣妾一命,以臣妾为人质,若禁军有异动,陛下也多一分制衡的筹码。”
帐外,李隆基陷入沉思。
沈清这一番话,倒是提醒了他,马嵬坡如今局势复杂,多一个变数,或许真能多一分保障。
内侍在一旁,眼神闪烁不定,他看向沈清,似是没想到这位贵妃娘娘竟如此聪慧果决。
“陛下,娘娘所言极是。”
沈清见李隆基没有立刻拒绝,趁热打铁,“臣妾愿听从陛下安排,隐姓埋名,绝不拖累陛下。”
良久,李隆基缓缓开口:“传陈玄礼。”
沈清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这步险棋有了转机。
只要能见到陈玄礼,她就有机会说服对方。
不多时,陈玄礼一身戎装,大步走进帐内。
他单膝跪地,眼神中透着复杂,看向沈清时,有敬畏,也有几分不满。
“陈将军。”
沈清率先开口,声音温婉却不失威严,“本宫知晓,你等皆为大唐社稷着想,杨国忠祸国殃民,死有余辜。
可本宫自问与他所作所为并无关联,将军难道忍心让本宫蒙冤而死?”
陈玄礼眉头微皱,沉声道:“娘娘,军中将士皆认为,杨国忠能如此张狂,背后离不开娘娘您的支持,为了平息众怒,还望娘娘……”沈清心中一凛,知道这是最难攻克的一关。
她上前一步,首视陈玄礼的眼睛:“陈将军,本宫自入宫以来,一心侍奉陛下,对朝政从不过问。
若本宫真有干预朝政之心,陛下英明,岂会不知?
如今叛军逼近,大唐正值危难之际,若此时因本宫一人,寒了陛下和将士们的心,岂不正中了叛军下怀?”
陈玄礼沉默不语,沈清的话让他心中有些动摇。
他抬头看向李隆基,只见李隆基微微点头。
“罢了。”
陈玄礼长叹一声,“娘娘暂留一命,但需即刻离开陛下身边,隐姓埋名,否则,末将也难再护娘娘周全。”
沈清心中大喜,连忙谢恩:“多谢将军,本宫定不负将军和陛下所望。”
陈玄礼退下后,沈清的心情却并未完全放松。
她深知,离开马嵬坡只是第一步,往后的路,必将充满艰辛与未知。
但只要能活下去,就有希望。
李隆基看着沈清,眼中满是不舍与无奈:“玉环,你此去,万事小心。
朕……朕日后若有机会,定会接你回来。”
沈清心中明白,这不过是安慰之词,但仍感激地说道:“陛下保重龙体,臣妾只盼陛下能平定叛乱,还大唐太平。”
随后,李隆基派人找来一套普通百姓的衣物,沈清迅速换上。
当她看着铜镜中那个不再身着华服的自己,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的贵妃,如今要隐姓埋名,踏上逃亡之路。
但她没有时间伤春悲秋,当务之急是离开这个危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