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其它小说 > 七零军婚嫁给小叔子

七零军婚嫁给小叔子

桔灯慢行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七零军婚嫁给小叔子》是大神“桔灯慢行”的代表顾长风苏春燕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1973年的夏东南沿海的风带着咸湿的热卷着苏春燕脚下的船她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蓝布包里面裹着几件换洗衣裳和母亲塞的炒花死死抓着船胃里翻江倒这是她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离家乡这么远——作为响应号召的农村姑她要去那个地图上都得放大好几倍才能找到的海成为驻军后勤队的一做“拥军家属”。“姑快到了!”同船的老兵嫂拍着她的嗓门洪亮得像敲“吐完这阵就好咱海岛...

主角:顾长风,苏春燕   更新:2025-11-06 16:16:5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73年的夏天,东南沿海的风带着咸湿的热气,卷着苏春燕脚下的船板。

她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蓝布包袱,里面裹着几件换洗衣裳和母亲塞的炒花生,死死抓着船舷,

胃里翻江倒海。这是她第一次见海,也是第一次离家乡这么远——作为响应号召的农村姑娘,

她要去那个地图上都得放大好几倍才能找到的海岛,成为驻军后勤队的一员,

做“拥军家属”。“姑娘,快到了!”同船的老兵嫂拍着她的背,嗓门洪亮得像敲锣,

“吐完这阵就好了,咱海岛的风养人!”苏春燕勉强抬起头,视线穿过模糊的水雾,

终于看清了那个卧在蓝绿海浪里的小岛。礁石是黑的,房子是灰的,

只有山顶上那座白色的圆顶建筑格外显眼,像扣在绿绒布上的瓷碗。“那是啥?

”她哑着嗓子问。“雷达站!咱岛上的千里眼,顾长风他们就在那儿守着。

”老兵嫂的语气里带着自豪。这个名字第一次钻进苏春燕耳朵时,她还不知道,

往后的日子会和这个名字紧紧缠在一起。登岛的头几天,苏春燕像只受惊的小鹿。

脚踩在地上总觉得晃,好像还在船上;听着海浪拍礁石的声音,夜里总睡不着;帮伙房挑水,

看着桶里晃荡的影子,能愣神半天。她手脚勤快,别人让干啥就干啥,只是嘴笨,

见了穿军装的就脸红,低着头半天说不出一句整话。

后勤队隔三差五要给山顶的雷达站送补给,米面油盐,还有技术员用的图纸和零件。

这天轮到苏春燕跟着老兵去,她特意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心里有点紧张,又有点莫名的期待——老兵说,雷达站的技术员都是学问人,尤其是顾长风,

年纪轻轻就成了技术骨干,那双手能把最复杂的线路接得比绣花还规整。雷达站建在山顶,

爬上去要走一百多级石阶。苏春燕提着一个装着精密零件的木盒子,走得气喘吁吁,

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快到门口时,她脚下一滑,身子往前扑去,

手里的木盒“哐当”一声摔在地上,里面的小零件滚得满地都是。“你干什么!

”一声冷厉的呵斥让苏春燕浑身一僵。她慌忙爬起来,

看见一个穿着军绿色技术服的年轻男人站在门口,肩上的领章是深蓝色的,

带着银色的雷达图案。他个子很高,皮肤是健康的麦色,眉眼很浓,此刻正皱着眉,

眼神像淬了冰,直直落在她身上。“对、对不起……”苏春燕的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

手忙脚乱地去捡零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不是故意的……”“这些是磁控管和波导元件,精密仪器,摔一下就可能报废!

”男人蹲下身,动作比她快得多,指尖捏着小零件的动作又稳又轻,像是在呵护什么宝贝。

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照进来,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睫毛很长,鼻梁挺直,

下颌线绷得紧紧的。苏春燕看得愣住了,忘了哭,也忘了道歉。她从没见过这样的人,

严肃得让人害怕,可那份对工作的认真,又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顾班长,

这姑娘是新来的苏春燕,不是故意的。”同行的老兵赶紧打圆场。男人——也就是顾长风,

这才抬眼看了看苏春燕,眼神缓和了些,但语气还是硬邦邦的:“下次小心点,

雷达站的东西,比命还金贵。”说完,他把捡好的零件放进盒子,转身进了机房,

留下苏春燕站在原地,脸又红又烫,心里又怕又愧,却偏偏把他刚才那个侧脸,

刻在了脑子里。从那以后,苏春燕见了顾长风就躲。他总穿着那件技术服,

要么在机房里对着满墙的线路图琢磨,要么抱着仪器在院子里调试,话很少,

眉头总像有解不开的结。可她又忍不住想看见他,有时去送补给,会故意放慢脚步,

偷偷往机房瞟一眼,要是能看见那个挺直的背影,心里就像揣了颗甜枣,悄悄甜半天。

海岛的日子单调却也充实。苏春燕跟着老兵嫂们学织渔网,粗糙的网线磨得手心起泡,

她就晚上用热水泡了,第二天接着练;学晒海货,鱼干、虾米、紫菜,

在阳光下铺成一片金黄,她总把最整齐的挑出来,想着下次送补给时,

能不能偷偷给雷达站的人捎点。一次帮伙房收拾剩饭,她听见两个老兵聊天,

说顾长风胃不好,海岛湿气重,他又总熬夜盯设备,时常疼得直冒冷汗,

吃不下食堂的硬馒头。苏春燕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自己包袱里还有母亲给的玉米粉。

从那天起,她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在伙房的角落里支起小炉子,用温水和了玉米粉,

慢慢烙成小小的圆饼,外焦里软,带着淡淡的甜味。等顾长风他们早上来打水时,

她就假装路过,把用干净布包好的玉米饼放在值班室的窗台上,不等有人出来,

就红着脸跑开。第一天,饼还在;第二天,也还在。苏春燕有点失落,

想着是不是不合他口味。到了第三天,她放完饼刚要走,听见身后有人咳嗽了一声。

“苏同志。”她猛地回头,顾长风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那个空布包。晨光落在他脸上,

没了平时的严肃,倒显得柔和了些。“谢谢你的饼,很好吃。”他说,声音比平时低了点。

苏春燕的脸“腾”地红了,低着头“嗯”了一声,转身就跑,跑出去老远,才敢回头看,

见他还站在那里,手里捏着布包,不知道在想什么。自那以后,

窗台上的玉米饼再也没剩下过。而苏春燕发现,自己晚上在煤油灯下自学识字时,

窗台上偶尔会多几本旧课本。书页有点发黄,上面有工整的笔记,

是《识字课本》和《算术》。她知道是谁放的,心里像被海浪轻轻拍着,暖融融的。

秋天的台风来得又猛又急。狂风卷着暴雨,把岛上的树吹得东倒西歪,海浪像发怒的巨兽,

拍打着礁石,发出震天的响声。傍晚时,老兵嫂急匆匆跑来喊:“雷达站线路断了!

顾班长他们冒雨抢修呢!”苏春燕心里一揪。她找出自己最厚的一件褂子,

又找了个破油纸伞,往保温桶里灌了滚烫的姜糖水,还揣上了伙房备着的红药水和纱布,

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顶跑。风太大了,伞根本撑不住,没走几步就被掀翻了。

苏春燕索性把伞扔了,抱着保温桶,顶着雨往上冲。到了雷达站,

她看见几个穿着雨衣的身影在电线杆下忙碌,其中一个正踩着梯子往上爬,

雨水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淌,把军装浇得透湿,紧紧贴在身上。是顾长风。“顾同志!

”她喊了一声,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顾长风低头看了一眼,

眉头皱了起来:“这么大的雨,你来干什么?快回去!”“我给你们送点热乎的!

”苏春燕跑到梯子下,把保温桶递上去,“姜糖水,暖暖身子。”顾长风没再说话,

只是加快了手里的动作。旁边的战士接过保温桶,给大家分着喝。苏春燕站在一边,

看着顾长风在风雨里专注的样子,他的手冻得通红,却依然稳稳地拧着螺丝,

雨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分不清是雨还是汗。她忽然觉得,他平时的严肃,不是不近人情,

是肩上的担子太重了。等线路修好,顾长风从梯子上下来时,脚下一滑,差点摔倒。

苏春燕赶紧上前扶了一把,触到他胳膊上冰凉的军装,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你受伤了!

”她看见他的手被划破了,渗着血。不等顾长风反应,她已经掏出纱布和红药水,

小心翼翼地帮他包扎。她的动作很轻,指尖偶尔碰到他的皮肤,两人都像被烫了一样,

猛地顿了一下。苏春燕的脸埋得很低,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机油味,混合着雨水的清新,

一点也不难闻。“谢谢。”顾长风的声音有点不自然。“应该的。”苏春燕低着头,

把剩下的纱布塞进他手里,“那我先回去了。”她转身往山下跑,雨还在下,

可心里却像揣了个小太阳,暖烘烘的。身后,顾长风站在雨里,看着她的背影,

手里捏着那块带着体温的纱布,嘴角好像悄悄往上扬了一下。年底,

岛上办“军民共建”活动,就在操场上搭了个简易的台子。苏春燕被老兵嫂们推着,

要她表演个节目。她在家乡时跟着村里的秧歌队学过跳舞,

就把农间的锄地、插秧动作编在一起,跳了段《丰收舞》。她穿着红布衫,绿裤子,

动作有点生涩,却带着一股鲜活的劲儿,像田埂上迎着太阳生长的庄稼。跳完舞,

她站在台上,看见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里,顾长风站在最前面,眼神亮亮的,正看着她。

四目相对的瞬间,苏春燕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脸上热得能煎鸡蛋。活动结束后,

顾长风走过来,递给她一本书。封面是蓝色的,写着《无线电基础》。

“我看你晚上在学认字,”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这个……也能看看,

岛上说不定用得上。”“谢谢你,顾同志。”苏春燕接过书,指尖碰到他的手,

像有电流窜过。“叫我长风吧。”他说。“那你也叫我春燕。”她鼓起勇气抬头,

看见他的耳根红了。没过几天,雷达站搞夜间演练,需要人帮忙记录数据。

苏春燕自告奋勇报了名,跟着顾长风进了值班室。里面亮着红灯,

各种仪器发出“滴滴”的声音,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波纹。顾长风坐在操作台前,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