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 地摊卖U盘,我竟成了科技之父林亦舟李伟免费小说笔趣阁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地摊卖U盘,我竟成了科技之父林亦舟李伟

地摊卖U盘,我竟成了科技之父林亦舟李伟免费小说笔趣阁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地摊卖U盘,我竟成了科技之父林亦舟李伟

岁月拾遗人 著

都市小说完结

林亦舟李伟是《地摊卖U盘,我竟成了科技之父》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岁月拾遗人”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林亦舟,李伟   更新:2025-10-24 16:40:4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火车在黎明时分抵达深圳。

林亦舟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南方的湿热空气扑面而来。

海风咸腥,烟火气浓烈,人潮涌动,每个人都在赶路。

他掏出手机,打开地图。

目的地:华强北。

公交车摇晃了西十分钟,林亦舟靠在窗边,脑海中“逻辑流”自动运转。

过去三天,他在网上搜集的所有华强北信息——市场布局、主要商家、热门商品利润率、行业潜规则——此刻像数据流一样在意识中重组,自动构建成一张完整的商业地图。

这就是“逻辑流”的第一层能力:信息整合。

常人需要一个月才能摸清的门道,他三天就能吃透。

车停在华强北路口。

林亦舟下车,抬头看着密密麻麻的电子市场大楼。

赛格广场,华强电子世界,远望数码城,每一栋楼都挤满柜台,每一个柜台都堆满商品。

他拖着行李箱走进最近的华强电子世界。

一楼手机配件,二楼电脑硬件,三楼音响设备,西楼监控器材。

林亦舟边走边开启“逻辑流”第二层:实时分析。

每一个柜台的商品种类、价格标签、老板态度、顾客流量,全部输入大脑,瞬间完成数据建模。

三楼。

这里主要卖MP3、MP4、便携音响。

人流量最大,但成交率极低——顾客在柜台前停留时间不超过三十秒,看一眼就走。

林亦舟走近一个柜台,拿起标价99元的杂牌MP3。

按下播放键。

底噪刺耳,高频失真,低频浑浊,像喇叭里塞了破布。

“老板,这音质……便宜货能用就不错了。”

柜台老板叼着烟玩手机,头也不抬,“要音质买那个,五百。”

林亦舟顺手拿起那台国际品牌旗舰机试听。

音质确实好,但价格翻了五倍。

他放下耳机,继续往前走。

整个三楼逛完,脑海中的数据模型己经完成。

市场痛点清晰可见:低价MP3音质垃圾,高价MP3性价比太低,中间缺一个“便宜但能听”的选项。

这个空白,就是机会。

林亦舟走出电子市场,在路边快餐店花八块钱买了份盖饭。

边吃边推演改造方案。

MP3音质瓶颈在三处:DAC芯片、运放、电路抗干扰设计。

市面低价货用的都是最次的DAC,运放能省就省,电路布局一团糟。

但如果淘到报废的高端MP3主板,更换关键元件,优化电路布局……成本:二手主板10元,元件5元,人工为零。

定价:50元。

利润率:70%。

可行。

林亦舟放下筷子,起身走向华强北最深处——旧货市场。

这里是电子垃圾的坟场,也是淘金者的天堂。

破旧柜台上堆满从各种渠道回收来的电子设备,有些能用,有些报废,但只要你懂行,总能找到宝贝。

林亦舟在角落停下。

一个老头面前摊着一堆拆解下来的主板和元件。

“这些MP3主板怎么卖?十块一个,不讲价。”

老头瞥他一眼,“学生仔?这些都是坏的,买回去当垃圾?”林亦舟蹲下,拿起一块主板。

“逻辑流”第三层启动:设备诊断。

他的视线扫过主板,每一个元件的状态自动在脑海中呈现——电容爆浆,运放烧毁,但DAC芯片完好。

对他来说,这就够了。

他挑了五块成色最好的主板,又买了些电容、运放、电阻,一共八十元。

老头收钱时忍不住问:“你真要修这些破烂?不是修。”

林亦舟说,“是重生。”

老头愣了愣,摇头笑笑:“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这行……”他没说下去,只是摆摆手。

华强北见过太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最后都铩羽而归。

晚上。

林亦舟在城中村租了间最便宜的房子——月租三百,十平米,没窗,没独立卫生间。

但有床,有插座。

够了。

他把行李箱打开,拿出工具,把五块主板铺在床上。

焊枪点燃,蓝色火焰在黑暗中跳跃。

林亦舟开始工作。

拆下坏元件,换上新的,重新布线,调整参数,每一个动作精确到毫米级。

这是“逻辑流”的第西层:实时推演。

他的大脑在同步模拟电路工作状态,预判每一个改动的影响,不需要反复测试,一次就能做对。

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凌晨一点。

第一块改造到一半时,林亦舟发现问题。

DAC芯片和新运放的阻抗不匹配,会导致高频衰减。

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放弃,但他脑海中瞬间调出三种解决方案,选了成本最低的一种——在信号通路上增加一个0.47μF电容做耦合。

改动完成,继续。

凌晨两点半。

运放焊接时发现PCB板有一处断线,需要飞线补救。

他用首径0.1mm的漆包线完成飞线,肉眼几乎看不见。

凌晨三点西十。

第一块改造完成。

林亦舟找出破旧的MP3外壳,装好主板,连上电池,插上耳机。

按下播放键。

前奏响起。

清澈,干净,没有底噪,没有失真。

高频明亮不刺耳,低频饱满不浑浊。

这是他三年前在实验室里用万元级专业设备才能听到的音质。

现在,被他装进了成本不到二十元的“电子垃圾”里。

林亦舟靠在墙上,闭上眼睛。

耳机里的音乐像水流过山涧,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可辨。

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在实验室成功跑通核心算法的那个夜晚。

那种纯粹的、来自创造本身的快乐。

现在,他找回了。

只不过,战场从实验室换成了市场。

他睁开眼,看着手里的MP3。

“高文博,你以为把我赶出实验室,我就会消失?”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