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院!手机版

天香书院 > > 穿越明末成为工程师王总旗王总旗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穿越明末成为工程师(王总旗王总旗)

穿越明末成为工程师王总旗王总旗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穿越明末成为工程师(王总旗王总旗)

卖唱的鬼 著

军事历史完结

《穿越明末成为工程师》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王总旗王总旗,讲述了​穿越成即将流放的罪官之女,沈青瓷以为自己拿的是地狱模式剧本。 没想到绑定了个“基建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兑换现代物资。 流放路上靠肥皂换肉饼,边关荒地开砖窑烧水泥。 等皇帝反应过来,这个戴罪修城的女子已经用钢筋混凝土把边陲小城变成了塞上江南。 龙椅上的天子终于坐不住了:“传旨,召沈青瓷入宫……” 系统突然弹出红色警告:“宿主即将进入吃人深宫,建议立刻兑换AK47自保。”

主角:王总旗,王总旗   更新:2025-11-02 17:42:0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塞外的冬天,来得又快又狠。

才刚进冬月,凛冽的北风就如同无数把看不见的锉刀,刮过荒原,卷起地上仅存的一点浮土,夹杂着细碎的雪粒,砸在人脸上,生疼。

屯所里那些本就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在风声中瑟瑟发抖,仿佛下一刻就要被连根拔起。

夜晚,寒气能透过墙壁的每一条裂缝钻进来,冻得人骨头缝都发僵。

沈青瓷裹紧了身上那件勉强能蔽体的、填充了芦花的破旧棉袄,呵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挂在睫毛上。

她住的这间漏风的破屋子,是李旗官特批的——在她献上水泥方子,并承诺全力督造之后。

算是脱离了与其他女犯挤大通铺的境地,拥有了些许可怜的自由和隐私。

代价是,她必须尽快将水泥量产出来。

李旗官,名叫李德贵,是个西十多岁的老边军,脸上带着边塞风沙刻下的沟壑,眼神里混杂着精明、贪婪和一种被岁月磨砺出的残忍。

那天他亲眼见证了水泥砖的坚硬后,立刻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不仅仅是修缮屯所围墙,若是报上去,这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军功!

足以让他这个在边塞苦熬了半辈子的小旗官,挪一挪窝,甚至换个百户当当。

但他也清楚,这功劳,必须稳稳当当地落在自己手里。

沈青瓷,一个戴罪之身的流犯女,是最好的工具,也必须是唯一的、可控的工具。

“沈姑娘,”李德贵搓着手,脸上堆着刻意挤出来的、并不怎么和善的笑容,“这烧水泥的营生,可就全指望你了。

人手、材料,你看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只要能把东西造出来,在这肃州卫,有我李德贵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

话说得漂亮,但沈青瓷听出了弦外之音:造出来了,你好我好;造不出来,或者敢耍花样,后果自负。

她低眉顺眼地应了声:“民女定当尽力。”

心里却在冷笑。

与虎谋皮,步步惊心。

但她别无选择,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抓住的向上爬的梯子,哪怕这梯子沾满了荆棘。

首先要解决的,是窑。

那个废弃的小土窑,试验尚可,想要量产,无异于痴人说梦。

沈青瓷根据系统提供的《基础土窑建造与优化》知识,结合本地材料,设计了一种结构更合理、容量更大、保温性更好的首焰窑。

图纸画在捡来的破木板上,线条清晰,标注明确。

当她拿着这块木板去找李德贵要人修建时,李德贵看着那前所未见的窑体结构图,愣了半天,眼神里的惊疑更深了。

这女子,懂的也太多了点!

他压下心头的疑虑,大手一挥,调拨了五个还算听话的男囚,听她指挥。

修建新窑的过程并不顺利。

塞外的土地己经冻得硬邦邦,镐头刨下去,只能留下一个白点。

取土、和泥、塑形,每一步都在与严寒抗争。

那五个男囚起初并不服气,让一个年纪轻轻的女流犯指挥,还是干这种闻所未闻的“技术活”,个个脸上都带着怠工和抵触的情绪。

“沈姑娘,这窑膛的坡度,真有那么讲究?

差不多就行了呗?”

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汉子,拄着铁锹,懒洋洋地问。

沈青瓷放下手里用来测量角度的简陋木尺,脸上没什么表情,声音却清晰冷静:“坡度不对,火力不匀,烧出来的就是废料。

浪费了力气和柴火,李旗官怪罪下来,是你担着,还是我担着?”

刀疤脸噎了一下,悻悻地闭了嘴。

沈青瓷不再多言,挽起沾满泥浆的袖子,亲自上手,用冻得通红的手指,一点点修正窑膛内部的弧度。

她的动作并不快,却异常稳定、准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

寒风卷着雪沫吹打在她单薄的身上,她却仿佛感觉不到冷,全部心神都凝聚在手中的泥土上。

渐渐地,那五个男囚不再吭声,只是默默地跟着干。

他们或许不懂,但他们能感受到这个年轻女子身上那股奇异的力量——一种与这绝望环境格格不入的、专注于“创造”而非“毁灭”的沉静力量。

日常任务:指导建造合格土窑(1/1)。

奖励:能量点数x5。

当新窑终于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中落成时,沈青瓷看着那敦实而结构严谨的窑体,轻轻吐出一口白气。

脑海中的系统提示音,让她紧绷的心弦稍微放松了一丝。

能量点数缓慢积累着,虽然离兑换更有用的东西还差得远,但总归是希望。

窑成了,接下来是原料。

石灰石、黏土、矿渣、石膏。

系统标注的矿点需要人手去开采、运输。

李德贵这次倒是没含糊,首接派了一小队军户,由那个刀疤脸囚犯(沈青瓷后来知道他叫赵铁柱)领着,负责原料供应。

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前程。

开采石灰石是最苦最累的活。

北山坳里的石灰石矿层不算厚,需要用撬棍、铁钎一点点凿下来,再用背篓运回屯所。

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握着冰冷的铁器,敲打着坚硬的岩石,每个人的手上都很快磨出了血泡,又冻成了紫黑色的疮。

沈青瓷没有只待在相对“舒适”的屯所里指挥。

她经常跟着运送石料的队伍一起去矿点,现场指导如何选择矿层,如何更省力地撬动石块。

她甚至根据系统里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设计了利用杠杆和滚木移动较大石料的方法,虽然简陋,却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劳力消耗。

一次休息时,赵铁柱啃着冻得硬邦邦的窝头,看着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受力分析图的沈青瓷,忍不住瓮声瓮气地问:“沈姑娘,你……你以前家里是干石匠的?”

沈青瓷画图的手顿了顿,抬起眼,看到周围几个囚犯和军户都竖着耳朵。

她淡淡笑了笑,避重就轻:“读过几本杂书,略懂些皮毛罢了。”

众人将信将疑,但眼神里的轻视和抵触,却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知不觉淡去了许多。

他们或许依然觉得这女子来历古怪,但她的“本事”,却是实实在在的,能让他们少费些力气,甚至……能让这该死的苦役,看起来有那么一点“意义”。

燃料也是个问题。

边地树木稀少,柴草金贵。

李德贵虽然支持,但也不可能无限量供应。

沈青瓷不得不精打细算,反复试验,寻找最佳的燃料配比和投喂频率,以在有限的柴草下,达到系统要求的最低煅烧温度。

她守在窑口,常常一守就是大半夜,根据火焰的颜色和窑顶冒出的烟气,判断窑内情况,脸颊被火光烤得发烫,后背却承受着寒风的侵袭。

长期任务:成功量产土法水泥(进行中)。

当前产量:0/1000斤。

阶段性奖励:能量点数x100,系统积分+200,解锁初级材料强度增强剂配方。

一千斤。

看着系统任务栏里那庞大的数字,沈青瓷感到了压力。

但她没有退路。

第一次正式开窑烧制,吸引了屯所几乎所有人的目光。

李德贵亲自到场,背着手,在窑前来回踱步,显得比沈青瓷还要紧张。

装料、点火、控温……沈青瓷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理论是理论,实际大规模操作,变数太多。

风力、湿度、原料细微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最终成败。

浓烟升起,火光映红了周围积雪覆盖的地面,也映红了围观者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有期待,有怀疑,有纯粹看热闹的麻木。

煅烧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

熄火后,又等了两天,窑体才完全冷却。

当窑门被艰难地撬开时,一股热浪夹杂着粉尘扑面而来。

沈青瓷第一个走上前,顾不得烫手,扒开表层的碎屑,取出一块核心区域的烧结块。

颜色灰绿,质地坚硬,敲击有类似陶瓷的清脆声响。

成了!

她用力将那块水泥熟料砸开,观察断面,又取了些许粉末,加水调和,感受其凝固速度和初步强度。

“李大人,”她转过身,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疲惫,却也有一丝如释重负的微光,“第一批水泥,成了。”

李德贵一个箭步冲上来,抢过那块水泥熟料,翻来覆去地看,又学着沈青瓷的样子,用力在地上磕了磕,听着那坚实的声音,他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爆发出了一阵酣畅淋漓的大笑:“好!

好!

好!

沈姑娘,你真是我李德贵的福星啊!”

他立刻下令,将所有烧制成功的水泥熟料搬运出来,研磨成粉。

简陋的石磨吱呀作响,灰绿色的粉末簌簌落下。

当第一袋真正意义上的“土法水泥”被装袋称重,足足有三百多斤时,整个屯所都轰动了。

李德贵志得意满,当即决定,就用这批水泥,混合沙石,修补那段坍塌最严重的围墙!

这一次,不用沈青瓷再多指挥,赵铁柱带着那几个参与建窑、运料的囚犯,主动承担起了搅拌、砌筑的活计。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原理,但他们亲眼见证了这灰扑扑的粉末,是如何从石头变成“神泥”的。

一种参与创造奇迹的荣誉感,混杂着对沈青瓷隐隐的敬畏,驱使着他们卖力地干着。

水泥砂浆被抹上残破的墙垣,与旧有的夯土形成了鲜明对比。

灰暗的颜色,却透着一股夯土无法比拟的致密与坚实。

寒风依旧呼啸,雪花再次飘落。

但在那跳跃的窑火与新建的水泥墙垣旁,一股微弱却真实的热流,似乎在每个人心中悄然涌动。

沈青瓷站在纷飞的雪花中,看着那一段正在被灰色“铠甲”覆盖的墙体,看着周围那些因为有了盼头而不再完全麻木的面孔,轻轻握了握拳。

脑海中的系统面板上,量产任务的进度条,向前跳动了一小格。

长期任务:成功量产土法水泥(进行中)。

当前产量:378/1000斤。

一百点能量和那初级材料强度增强剂的配方,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然而,她也清晰地感觉到,身后李德贵那审视、贪婪,甚至带上了一丝忌惮的目光,如同实质,比这塞外的寒风,更让她脊背发凉。

第一步迈出去了,但脚下的路,依旧布满冰棱,且更加陡峭。

她知道,水泥的成功,只是将她推到了一个更显眼,也更危险的位置。

窑火能映亮冰雪,也能引来飞蛾,甚至……焚身之祸。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津ICP备20230004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