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林默彻底明白了什么叫“新人”。
王科长给他安排的工作,清一色都是最琐碎、最耗时、也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
第一天,是整理去年的项目档案。
办公室的档案柜里,堆积如山的文件散发着霉味和灰尘。
林默需要把它们按照年份、项目类型、审批状态一一分类、编号、归档。
这项工作枯燥得能让人发疯,但他还是耐着性子,一丝不苟地完成了。
第二天,是校对一份赵主任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稿子是王科长写的,语言空洞,套话连篇,充满了“进一步”、“大力推进”、“显著提升”之类的官样文章。
林默看了几遍,觉得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甚至有几处语病。
但他想起了王科长的警告,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明显的错别字改了,然后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
王科长接过稿子,连看都没看,首接塞进了抽屉:“嗯,干得不错。
小林,有前途。”
林默知道,这“有前途”三个字,是对他“识时务”的肯定,而不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
他心里苦笑,但面上却只能点头称是。
第三天,赵志强亲自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小林,听说你字写得不错?”
赵志强的语气比上次缓和了一些,甚至带着点笑意。
“还行,赵主任。”
林默有些忐忑。
“是这样,”赵志强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准备在市里一个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用的发言稿,时间比较紧,明天就要用。
你晚上加个班,帮我把它誊抄一遍,要手写,用楷体,字迹要工整、大气。
明白吗?”
“明白!”
林默立刻答应下来。
虽然只是抄写,但能得到赵主任的“亲自”指派,说明自己在他心里还是有点分量的。
晚上,林默回到家,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他拿出最好的稿纸,研好墨(他特意翻出了自己珍藏的砚台),然后一笔一划,认真地抄写起来。
赵志强的稿子写得确实不错,既有高度,又有具体的项目介绍,语言也比较生动。
林默一边抄,一边在心里佩服赵志强的文字功底。
写到凌晨一点,终于抄完了。
他检查了一遍,没有一个错别字,字迹也确实工整漂亮。
他满意地把稿子收好,准备明天一早交上去。
第二天一早,林默把抄写好的稿子交给了赵志强。
赵志强接过稿子,只看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嗯,不错不错!
小林,有你的!
字如其人,踏实、稳重!”
赵志强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是他第一次对林默有如此明确的正面评价。
林默心里一阵窃喜,以为自己终于“开窍”了。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下午,赵志强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
原因是,他在市里的推介会上,发现自己的发言稿和隔壁县县长的稿子,有大段大段的雷同!
显然,是王科长在网上抄的。
“废物!
一群废物!
连个稿子都写不好,还能干什么!”
赵志强把茶杯摔在地上,碎片西溅。
林默站在办公室门口,听着里面的咆哮,心里一片冰凉。
他终于明白了,赵志强让他抄写,根本不是看重他的字,而是因为这稿子根本就是“抄”来的,怕电脑打印出来有痕迹,手写稿更“安全”!
他林默,不过是一个用来掩盖抄袭事实的、会写字的工具!
那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愤怒。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但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工位。
他知道,在这个地方,愤怒和屈辱是最无用的情绪。
他需要的,是力量。
一种能让他不再被随意摆布、不再成为别人工具的力量。
最新评论